五味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重生之金融民工 > 第472章 季冬赠股

第472章 季冬赠股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最令港股投资者担忧的是,这些银行的真实不良率往往还要远高于其公布的数字。

你要问这个数字究竟是多少,机构不知道,投资者不清楚,这等绝密只掌握在那些上市行的最顶层高管手里。

经营滑坡,信息不透明

如果再深究下去,就拿哈地银行为例,它的股价已经远低于其公布出来出来的净资产。

可该上市银行却不进行回购,这样做岂不是明摆着任由国有资产流失么?

港城交易所历史悠久,早在19世纪港城开埠初期就已出现。

历经一百多年的发展,港城股市各种规则、机制都已相对成熟,与西方成熟的交易所更为接近。

我们所熟悉的大A是以散户为主,散户数量占比超过80%,而在港股则主要以机构投资者为主。

再加上流动性差异、股市制度等差异,从而使得港股整体估值偏低,而A股估值则相对较高。

其中又以来自内地的银行股最为典型。

搞金融的没有傻子,自然明白真实情况可能是对方公布的净资产数字值得商榷,而且偏差还不小。

正是由于有不少这种例子,才造成港城投资机构习惯性的将内地银行估值进行下调。

骡子银行虽然没有以上种种劣习,并且近些年在双河省内混的风生水起,可毕竟只是一家规模较小的区域性银行,管理层自然也知晓本行上市很难扭转港城投资者的传统观念。

所以自筹备上市伊始,骡子银行邀请了全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对全行信贷资产、盈利水平等指标进行了多轮审计,试图以此方式赢得港城投资机构对本行的信任。

然而令他们所没想到的是,虽然做了很多准备,可正式挂牌交易时的股价依然来了个大跳水。

五大国有行以及大型股份制银行在两地股市估值偏差程度尚在可以接受范围之内,可那些地方性区域性银行则就离谱的多了。

诸如哈地银行在港股一度跌到每股0.239港元,只有其净资产的5.25%。

这么大的偏差仅仅只是因为两地股市估值偏差造成的么?

归根结底,还是外部投资者不相信来自内地的银行。

近些年,部分赴港股上市的内地银行盈利水平下降,资产质量明显恶化。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