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王伦之我的梁山 > 第121章 为小娘子打抱不平

第121章 为小娘子打抱不平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不过国家战略不能钻在钱眼里,百余年没有发生大的战争直接导致宋、辽双方兵备松弛,后皆为女真建立的金国击败。

辽国残余势力只得西迁,在西域建立西辽苟延残喘。

宋朝也失去淮河以北大量土地,被迫向金国称臣。

这是后话。

当此之时,宋王朝对辽国还是害怕的。因为虽说女真的崛起让辽兵屡战屡败,但即使这样的辽兵,却在和宋兵的对抗中屡战屡胜。

老者大惊:“秀才噤声!官家怕辽人怕得要死,瞧你细皮嫩肉的,哪里是那些人的对手?便把你打残了也没地说理去!”

契丹人又称辽人,是中国古代北方的1支游牧民族,源于东胡族系的乌桓、鲜卑,后来耶律阿保机统1契丹各部称汗,公元947年定国号为“辽”。

比宋朝建国还早。

因为5代后晋石敬塘想当皇帝,便许以割让幽云十6州为饵请辽兵攻灭后唐,也造成了后周与北宋在建国之后北方门户洞开,长城以南辽阔的平原为契丹骑兵纵横驰骋提供了天然的乐土。

反观之宋朝,因为主要的马场都丢失(西北的马场落在西夏国手中),西域、陇右、蒙古草原和东北地区的好马都很难买到,两条腿的步兵在战场上和骑兵比机动劣势明显。正常交锋,宋兵对辽兵是1触即溃。

按照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传统,辽国派到东京驿馆的人员,天然地便享有种种特权。官府不敢管,民风又孱弱,于是这些契丹人愈骄横。

乃至于当街横行霸道、无恶不作。浚仪街之所以比别处萧条许多,大多是他们的功劳。

王伦这1声,让不远处的人群惊动了。

北宋的国土选择也有问题:除了1条黄河之外别无天险。如果黄河冻上,从幽燕过来的骑兵3天便能杀到开封城下。

最危急的时候当在宋真宗时。当时,辽朝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拔城夺寨所向披靡。若不是宰相寇准硬劝着宋真宗到檀州督战并侥幸在城下以8牛弩射杀辽将萧挞凛,靖康之变可能提前发生。

之后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檀渊之盟”,北宋以银钱换和平,却也得来百年的休战。

对这桩交易,史书上众说纷纭。有说宋朝丢脸的,“弱宋”之名就是这么来的;有说宋朝很划算的:用每年十万两的银子、2十万匹绢的代价,换来军备投入和战损的减少----想想宋朝每年财政收入上亿贯的巨额财富,如果只算经济账,确实是划算的。

岁币(后来增至30万)的支出不及用兵费用(3000万)的百分之1,避免了重兵长年戍边的造成的过量徭役和朝廷赋税压力,以极少的代价换取了战争所难以获取的效果。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