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原来是情满四合院 > 第一百三十四章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嫣儿应该是死于肺部感染,而对内部的消炎药,青霉素则等到民国二十七年才有商业量产化,就是实验室出现也要民国十七年,英国一位药理学家亚历山大弗来明在一次度假结束后,在自己的培养皿中发现的。

在随后的一系列实验之中,弗来明发现该菌种对链球菌,脑膜炎球菌以及肺炎球菌等等细菌都有非常可怕的杀伤力,而更加惊喜的发现,是它并不会对人体的正常细胞产生任何的损伤。

可王文武并不知道青霉素的是怎么提取制备的,虽说现代的社会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但正是因为信息太多了,谁会想到自己会穿越而准备!

王文武也不会想到现代满大街的盘尼西林,会这么珍贵。

王文武对郭张氏问道:“那嫣儿现在在哪里!”

人们还不知道微生物是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元凶。人们真正认识到这一点要等到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巴斯德通过着名的鹅颈瓶实验证明食物腐败和相当一部分人畜疾病都与微生物有关。

到了19世纪中叶以后染料被发明出来了,微生物学家于是就想到可以用染料对微生物进行染色,方便观察。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开始发现染料和微生物以及人体细胞之间复杂的作用关系。比较着名的是革兰氏染色法,出现于1884年。主要采用结晶紫和碘液对细菌进行染色,随后进行脱色,革兰氏阳性菌颜色无法脱除,阴性菌脱色后再用红色染料可以染成红色。

包括革兰氏染色法等一系列对细菌的染色操作可以发现,一些细菌可以与一些特定的染料结合。

而一些染料可以使细菌染色,但不能使人体组织染色,也就是说存在可以与细菌作用而对人体组织影响很小的染料。

如果在这些染料中筛选出一部分能够使细菌死亡的种类,不就可以作为抗菌药使用了吗?

紫药水,也就是甲紫溶液就有类似的作用,主要被用于烧烫伤伤口的消炎。

在染料跨界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是德国的欧利希,他从1904年开始从一种红色的含砷染料(阿托西尔)出发合成了几百种衍生物,其中的第606号衍生物后来被证明对梅毒螺旋体有效

欧利希就采用606治疗梅毒取得良好效果,因为这个发现他本人立即于同年获得了诺贝尔奖。

染料跨界还有一个着名的例子就是磺胺类药物。磺胺类药物最早的来源是偶氮染料,在采用偶氮染料对细胞进行染色的过程中,人们发现它可以选择性的染色某些细菌,其中有一些细菌会失去活性。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