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水煮清王朝 > 第二百五一章 有了

第二百五一章 有了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可是,于中偏偏就认了!

所有的心思、安排,都在这里变成了白功!“火烧长崎”明明不是于中做的,谁能想得到这家伙居然就认了?那可是十几万条人命啊!

就这样,事先安排好的日本使臣的两个随从“血溅午门”以控诉暴行的“悲壮”场面因为于中自愿承担这条“罪名”而变了味儿。因为大阿哥胤褆、佟国维等人的党徒出面挑拨,尤其是胤礽一伙事先没有想到的刑部尚书王渔洋和侍郎施世纶这两个人的出针见血的分析,百官没有因为两个随从的“悲壮”自尽而心生同情,反而大为反感,都觉得这是在蓄意陷害。这么一来,就算于中承担下了“火烧长崎”这条罪名,可因为有百官的同情,就算想不顾一切重惩都难办了。

可是……于中为什么会认呢?

这简直就是搂头一闷棍。压根儿就让人想不到!

这一次,他们为了能收拾掉于中,同时让康熙没有话说,可谓是大费周折。本来,他们以为运气还是在他们这一边儿的。因为就在他们得到于中大胜的消息之前,康熙就已经对几个阿哥近臣说了自己要南巡的想法。这对他们而言可是一个绝佳的好消息。因为康熙一去南巡,胤礽身为太子,必然会留京监国,大权在握,行事自然也就方便了许多。所以,为了能够让于中进京的时候他们已经掌控大权,胤礽不惜派出手下把于中引到尼布楚去,同时还派出快马,通知了在乌里雅苏台的纳尔苏,请对方帮忙,并且,还在康熙派出去传于中进京见驾的差人身上做了一番手脚,让康熙召见于中的圣旨不能及时到达。

接下来,事情对他们来说就更加有利了。在于中被拖在了尼布楚的那段时间内,皇商范毓宾也到了北京城,向内务府进贡。结果,恰好被凌普给逮了个正着。凌普这人本来是在内务府干的,就是因为为人过于贪婪,总是从内务府捞油水,这才被康熙给调到了别处。不过,也正是因为曾经在内务府干过,凌普才会认得那八大皇商,范家身为皇商之首,自然就更加熟悉了。凌普本来只是想着从范毓宾那里捞点儿好处的,可他却因此得知了一件事:在于中攻日期间,这个范毓宾居然正在日本。就这样,他的坏点子动了起来。

范毓宾虽然是皇商,可是,不要说跟太子比,光一个凌普就能压得他全家散架。所以,在一番威胁利诱之后,范毓宾不仅把自己所知的一切都说了出来,并且,还透露了另外一个消息,那就是他从自己手下商队那里得知,日本使臣已经从朝鲜出发,马上就要到达天津了。而这日本使臣因为日本缺少大船,所以,坐的正是雇来的范家商船。

就这样,一切都开始了。

攻日期间,于中一伙最大的一件麻烦事就是烧掉了长崎。此事可大可小。大,有损朝廷仁义,尤其是康熙已经开始推行自己所谓的“仁政”,这件事就更加显得有些刺眼了;小,清军当年入关,杀孽无数。火烧长崎与之相比又算得了什么?而且,于中又是在攻打敌国,跟当年清军与南明军做战并没有什么不同之处!那些搞什么嘉定三屠,扬州十日的都成了这个王、那个王的,都是立了大功,怎么放到于中的头上就成了罪了呢?而且,这事如果重办,也会伤了许多武将的心。所以,如果硬要办于中的罪,因为有这些顾忌,恐怕也弄不出多大的罪名。更加重要的是,烧长崎的并不是于中,而是年羹尧!这家伙可是四阿哥胤禛的门生。想那胤禛,拿得出手的门人就那么两个,除了一个叫戴铎的知府,就只剩年羹尧了。如果真要在这事儿上挑刺,一旦挑到年羹尧身上,怎么向这位四阿哥交待?据说这个年羹尧有个妹子已经嫁进了四贝勒府了。而且,胤禛虽然在诸皇子之中出身一般,可毕竟也是康熙亲手调教的一个,别说太子身边就这么一位阿哥处得亲近,如今胤禛得以伴驾南巡,身份可也已经大大不同了。

如果于中不认,那么,那两个日本人自尽的行为哪怕不会得到百官的同情,也能让这些人朝着不利于于中的方向考虑。而趁着将这件事上报康熙,等回信儿的空档儿,他们就可以拉着范毓宾来当证人。让范毓宾指证于中“确确实实”曾经下令火烧长崎。这么一来,有了人证,又有了日本人的血证,于中不认火烧长崎就成了欺君大罪,虽然此人极得康熙信任,可是,有这条大罪,再加上“事实上”的火烧长崎,还有先前安排的纳尔苏状告于中蓄意挑衅并私自关押乌里雅苏台官兵的事情,三罪并发,至少也能把他一捋到底。康熙和百官对此也只能是无话可说。可……可于中怎么就认了呢?

现在,虽然于中这家伙是说了谎话,可这个谎话却不能去揭穿。一,因为于中是攻日的主将,火烧长崎纵算不是他做的,总也有份责任,主动承担也不能算是欺骗了谁,反而显得为人有担当;二,如果揭穿了这个谎话,必然会牵连到年羹尧。可年羹尧是四阿哥胤禛的人。在目前大阿哥胤褆已经联合了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礻我的情况下,再把这个唯一与*交好的四阿哥得罪了,并不是什么好的选择,尤其是在这位四阿哥现在颇得康熙喜爱的情况下;三,康熙的态度还不明了!

辛辛苦苦,谁又想到居然会落到这么一个结果?

纳尔苏的诉状只能烧了。现在于中已经担下了那么一条罪名,百官已经怀疑是日本人蓄意报复陷害,如果纳尔苏这时候加进来,被有心人再指摘上几句,恐怕就会引起许多人的反感,这不仅无助于对付于中,还会让纳尔苏也陷进来,在纳尔苏的几个兄弟都正在虎视眈眈想夺取王位继承权的情况下,必然又是一起纷争,这不符合*的利益。

怎么办?

想来想去。一伙人就想到了这么一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他们逼范毓宾出手暂且拦住日本使臣,让对方不能上岸。然后,派琦亮去跟这日本使臣“商议”,就算不能让这日本使臣帮自己,也要让他们不能帮于中说话。因为于中攻打过日本,所以,双方合作的可能性很大。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因为牧野成贞“精通”儒学,所以,德川纲吉没有派老成持重的井伊直兴,也没有派才干超人的柳泽吉保,而是派了此人出使中国,就是为了能够凭着学问来跟清廷拉一下关系。可是,牧野成贞却是一个有些读书读僵了的人。而且,对于中在日本所做的一切,他可以说是正恨得牙痒痒。结果,听说琦亮是清国太子派出的人,又是要对付于中的,他的心思立即活动了起来。来之前,牧野成贞当然是了解了一些清朝的消息的,更加知道康熙这个中土的皇帝掌握着绝对的权力,远非日本天皇能够相比。所以,他下意识的以为胤礽拥有比于中大得多的势力,帮助强者对付弱者,又是对付的跟日本有仇的于中,该怎么选择他觉得自己十分清楚。就这样,双方一拍即合。琦亮在付出了一些代价之后,得到了牧野成贞的允诺。

于是,好戏上演!

于中到达北京之后,胤礽做出一副礼遇功臣的样子,处处优待,不仅赐住畅春园,还专门为其启用了乾清宫。不过,这可不是做给于中看的,而是做给百官看的。是为了让百官看看太子是多么的器重于中。接着,牧野成贞出面,进献国书,称臣纳贡。装作不经意的样子突然间看到了于中。然后,引出“火烧长崎”一案。由牧野成贞的随从出面,将这个“罪名”扣到于中的脑袋上。

不过,就像佟国维后来猜测的那样,他们的目的并不是要逼于中承认这个本就不属于他的“罪名”,而是为了让于中“不承认”!这也是为什么胤礽要向于中说,只要他说一个“不”字,就立即报什么诬蔑之仇的话的原因。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