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唐朝贵公子 > 第四百零三章:赐封国公

第四百零三章:赐封国公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一方面,是有功的人多,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安抚那些大世族,给与他们爵位和一些特权。

国公……

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却是一时诧异了。

显然大家没想到会居然赐国公!

实际上……这个时候的李世民,还没有真正开始大规模的给二十四功臣敕封国公,能获赐国公的,其实并不多。

而现在陈正泰不过二十岁上下而已,这个年龄,便几乎要位极人臣了。

可细细想来,这不正是陈正泰在学堂中所提倡的东西吗?新的技艺,带来的不只是便捷,而是技术的碾压。

李世民想起这个来,不免眼眸亮了亮,随即看向陈正泰道:“娄卿所言,是如此吗?”

陈正泰老老实实地道:“确实是实情,儿臣得知高句丽和百济的水师强大,我大唐若是要与之争锋,只能建设更大规模的船队,可即便如此,也未必有全胜的把握。所以儿臣决心另辟蹊径,带着一群能工巧匠,设计出了新船。只是……儿臣自己当初其实也不知这新船的威力,竟是如此厉害。直到娄校尉凯旋,方才知道……至少新船的设计是成功的。设计新船,只是第一步,能否经得起检验,才是重中之重……”

李世民听到这里,不禁感慨万千地道:“这技艺所带来的好处,真是让朕大开眼界啊。朕从前总觉得你不务正业,性子古怪。可现在方知有这么多的大用。既如此,那么此战的首功,自当是你,其次为娄师德了。”

李世民说话的时候,微微抬起眼眸,目光扫视了群臣一眼,似乎是想看看,这群臣之中是否有人有什么异议。

国公乃是从一品,当然,只是爵从一品而已,可是待遇比之从前的郡公和县公,简直就是天壤之别了。

这其实也是历朝历代的规矩,能因功劳获丰侯爵和郡公、县公的,肯定不少,尤其是开国初年,功劳很多。

可任何一个爵位,就意味着一个家族的兴起,所以越往上,至少到了国公这个级别,往往就会显得极为吝啬了!

如若不然,王朝初年便敕封上百个国公出去,那还了得?以后子孙们怎么办?一个国公,就是一个大爷啊,儿孙们继位之后,成天面对着上百个大爷,换谁也得受不了吧!

贞观迄今,县公和郡公有数百人之多,至于下头的县侯、县伯就更多了。

毕竟军功这个东西,涉及到的乃是爵位的问题,倘若有人反对,朝廷还需谨慎。

可此时,群臣都是一言不发,只齐刷刷的看着李世民,分明也认同了陛下的判断。

倘若真是新船的原因,那么说是首功,就一点都不为过了。

事实上,在场的人,都对船只和海战算是一窍不通,他们此时只知道一点,这一战,堪称为化腐朽为神奇了。

李世民见无人反对,松了口气,于是正色道:“如此大功,怎么可以不赏赐呢?理应爵加一等,正泰此前为郡公,而今当进国公。”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