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发迹 > 第二百一十六章 制台大人到!

第二百一十六章 制台大人到!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我又不是问你要钱,你紧张什么?”何贵挥挥手,又问道:“听说最近十三行又新添了一个兴泰行,老板好像是姓严,是不是啊?”

“大人……”严启昌正坐在最靠外面的座位上看着何贵,听到这话,屁股一紧就蹦了起来:“大人,小人没有商欠呀!”

“我知道!听说你原本家资殷富,不过,开销了挂出招牌开张营业的费用和买进栈房和家具,又向海关监督交了几万两银子的‘入行费’,你身上应该是一文钱都没有了。对不对?可你如果想要接着做生意,就只有借钱。而最容易借给你钱的,就只有洋人了!听说你正在跟一个叫索伦特的英国人交涉,是不是?”何贵笑问道。

“大人您怎么……?”

“我怎么知道?呵呵,要重组十三行,不掌握点儿信息怎么成?”何贵微微一笑,“十三行现在可是有不少弊端。诸位身在其中,应当比巡抚大人和本官更加了解!当然,你们之中也有几位在做了行商之后发大财地,如果这几位不愿意提什么建议,也可以,不过,本官还有巡抚大人依然希望诸位能踊跃发言……毕竟,十三行重组之势已定,这也关系到你们以后地生意!”

“多谢大人不怪。小人石中和!”那行商行礼答道。

“石中和?”你干嘛不叫石中玉?何贵心里嘀咕了一句,又把目光投向了孙士毅。

“本抚听说过你的名字!石中和,听说你欠洋商阿丰索有七万多两银子?可有此事?”孙士毅想了想,说道。

“这……巡抚大人?”石中和没想到孙士毅会这么说,心里一惊,赶紧就站了起来。

“别紧张!这么大人了,一惊一乍的也不怕人笑话!”何贵微笑着向石中和挥了挥手,示意他重新坐下:“你这名字不错!不过。你这商人做地可就不怎么样了。广州行商在老百姓的眼里那可就是富豪的代名词啊。你居然还欠钱?……不过,话又说回来。在座的欠洋人钱的,可不只你一个吧?”

“……”

“怎么?还是没有人愿意说话?”

见众人沉默,孙士毅微微黑着一张脸,开口问道。而就在这时,外面却传来了洪亮的唱名声:

“制台大人到——”

最新全本:、、、、、、、、、、

“大人,我等不能算是欠帐!”西成行的卢有度又开口说道:“我等与洋人的生意,是他们先在年初将货款交到我等,然后,在收茶之季将货物运至广东交于其手上!这只是订货与交货而已,时间虽然隔着长了些,却……”

“却还是欠帐!”何贵微笑着打断了这年青人的话,“你们这种欠帐叫‘商欠’,问题在于能不能及时交货或者还是货款。不过,据巡抚大人与本官所知,你们行商之中还不上帐地可不在少数!尤其是在乾隆二十年以后。……就像乾隆二十四年,英国通事洪任辉就跑到天津告状,呈控的条款中就有行商黎光华欠英国东印度公司银五万余两。朝廷审理此案,将黎氏家产查抄赔偿。这算是早期的商欠,欠款数目还比较小,容易了结。可到了乾隆四十四年,行商颜时瑛、张天球两人就来了个大商欠,数目高达二百八十余万。英国人甚至为此派军舰到了广州,向朝廷呈递书信,索取债款,结果,颜、张二人被发遣伊犁充军,家产被变卖抵债。可惜,即便如此,数目还是远远不够,于是,当时的广州全体行商,不得不在抽收的‘行用’中分年摊还,从此,就立下了商欠转嫁到全体行商头上分摊的先例。而从此以后,商欠也越来越多!小地咱们不说,乾隆四十九年,行商蔡昭复就欠银十六万六千余两……对了,你们中间是不是还有个叫吴昭平的?”

“小……小人在!”一名坐着靠后的行商站了出来。

“听说你有商欠高达十三万两,可计算过什么时候还得清?或者说,打算再平摊到所有行商的头上?”何贵问道。

“小人不敢,小人一定能把商欠还上的!”吴昭平额头冒汗,赶紧说道。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