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我在华娱那些年 > 第四十四章 《石头》定档

第四十四章 《石头》定档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所以导演中心制所产生的电影,下限足够低,上限也足够高。

两者的区别,简单来说就是手工艺品和流水线产品的区别,谈不上孰优孰劣,不过单纯从效率上来说,制片人中心制是要更高一点。

听完魏晋的阐述,宁昊有些明白了,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老黄,你呢,听说你这次遭罪了?”

“嗨,别提了,下水道那场戏,我硬生生憋得快吐了,你是不知道,我给你说...”

宁昊回想了一下和公司剧组合作的过程,回答道:

“你这次去北美感觉怎么样?你真的两个月拍了两部电影?”

黄柏见插不上话,主动开口聊起了魏晋在北美的事情。

“还行,目前确实比我们专业,两部电影同时筹备,拍完一部接一部,效率蛮高的。”

魏晋随即解释起好莱坞的制片流程:

黄柏提起拍摄经历,又是心酸又是激动,随即又想到了什么:

“诶,对了,你的新项目真给我准备角色了?”

“放心,忘不了你,不过这是个配角,戏份不算太多,做好心理准备。”

好莱坞是以制片人为中心,制片人通过对市场的调查,对剧本的挖掘,对观众喜好的研究,以商业制作盈利为目的来发起项目,寻找适合电影类型和风格的导演,然后向演员工会发起邀约,找到合适的演员,最终形成电影剧组的组成班底。

制片人拥有绝对的权利,导演只是一个拍摄工具人,严格按照拍摄流程和分镜头脚本来完成工作,甚至最终导演都没有电影的剪辑权。

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制片人在项目发起之初就已经做过项目市场预估,剧组的全体成员更像是流水线上的工人,生产出来的电影,自然下限得以保证,但上限普遍不高,伱会发现,经典的好莱坞电影,大多数都是由导演主导的。

而国内是以导演为中心,制片人更多的像是剧组的大管家,电影的成片效果完全靠导演的主观发挥。

这种情况下,导演灵光一闪,有可能就是传奇经典;导演自我放飞,有可能就成为史诗级烂片,因为导演不懂市场,他追求的是自我表达。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